许多“80后”成家后,双方父母无论从生活起居,还是财政大权都依然照顾的无微不至。但专家建议,除夫妻双方结婚后仍然保持典型“月光族”的消费特点外,还是应该把财政大权还给小俩口。结婚证明着一个人的成熟,可以让小俩口对这个家庭更有责任感,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财手段来稳定和壮大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父母不可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让这个小家庭自身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在这个时候起到的作用也许就是在关键时刻简单给予提醒和警示而已。
变“个人理财”为“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就是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和使用。当组织成一个家庭的时候,理财规划就变复杂了,孩子的养育费、父母的赡养费、家庭的日常开支、自己将来的养老费、各种家庭保障等等。在进行规划之前,先整理一下家庭财产,有多少存款、多少投资、多少负债、多少固定资产、多少流动现金,然后再制定理财规划。
理财规划一: 整合双方婚后财产
每个人在结婚之前都根据自己的收入、职业特点或投资风格来确定投资理财方式的。但在结婚之后,这些影响投资组合的变量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些刚刚组建的小家庭要适时根据两个人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比如男方婚前已经积累20万元资产,其中6万元是投资于储蓄或货币市场等收益率偏低但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中,而女方也偏好稳健投资,将自己10万元资产中的3万元购买低风险产品。但在结婚后两个人的资产是30万元,其中9万元为低收益产品,这对一个收入稳定的新婚家庭来说并不合适,将更高比例的资金投向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更适合这个新组建的家庭。
理财规划二: 重新部署开销投资
整合财产后,家庭总资产额基本已经确定,然后即可重新制定家庭开销和投资规划。开销方面,买房买车是很多新婚夫妇的首要任务。贷款购房的话,一般房屋贷款每月还贷金额,银行要求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50%,但建议控制在30%以内。没有小孩的家庭,如果能把食物的花费控制在10%之内、置装费用控制在10%之内,交通费用控制在5%,娱乐支出控制在10%,杂项支出控制在10%内。这样一来家庭总支出为总收入的75%,每月可以留下25%进行投资。
再说投资,首先,为了保证家庭生活不受突然变动的影响,家庭理财中必须留出一部分应急金存入活期账户,应急金大约为家庭月支出的3-6倍。此外,家庭理财中银行卡的使用必不可少,家庭账户尽量统一在一家银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便于管理,也可以享受银行的贵宾服务。如果夫妻二人收入稳定,还可以考虑将存款用于金融投资,可以购买一些风险相对小的股票型基金,或者进行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随着家庭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的金融产品也可以不断丰富,存款有一些,股票买一些,黄金也要储备一些,因为不同金融品种的风险不一样,有时可以相互抵消。
理财规划三: “聚沙成塔”的教育经费
虽说“80后”组建的家庭中已经出现许多“丁克”家庭,但毕竟坚持生育传统观念的还是占绝大多数。当下越来越流行一句话“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孩子的教育经费也是家庭中很大的一笔开销,需要提前制定计划。
教育理财具有时间长、费用大、弹性小的特点,因而年轻的父母需要及早动手。可专门开设“家庭教育金”。每年向里面存入固定金额,这样等孩子上学时,就已经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教育经费”了,也可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为小孩准备教育金。基金选择上,以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为主,做到“专款专用”,不到特殊时刻绝不动这笔钱。从投资策略上,可以将定期定额与长期投资相结合,在坚持定期定额投资的基础上,如有财力,市场时机好,可以一次性加大对投资类产品的投资力度,长期持有,享受长期财富增值。
理财规划四: “可不言但不可不理”的保险防范
尽管“80后”的新婚夫妇都是人在壮年,但一些风险又是切实存在的,一旦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家庭心理状态,而且会对家庭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如果夫妻二人收入相差不大,两人都要购买保险,主要可以考虑买人寿险、意外险等。既是为家人负责,也能为养老做准备。保额以年收入的5-10倍再加上家庭的负债和贷款,保费支出不超过家庭一个月的薪资所得。
后记: 孙智:“80后”应投资自我创造价值
当下许多人一提及“80后”,首先都会想到的是“缺乏责任感”、“透支消费”、“划归性不强”,其实我觉得这有偏见的。“80后”作为独生子女背负着很沉重的家庭压力、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他们个性很强,组建的家庭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和适应,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帮忙照顾父母,双方父母都需要他们自己照看。背负着时代给予的压力,我觉得他们当下最需要的是投资自我,增加附加值,这比他们投资其它任何领域都要有更高的回报。